已知的很多SNP位点正好位于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区域,针对这些SNP位点我们就可以使用此方法进行SNP分型。尤其是对于大样品量的多个SNP分型来说,此方法的优势较为明显。
技术方法:
RFLP技术于1980年由人类遗传学家Bostein提出。它是第一代DNA分子标记技术。Donis—Keller利用此技术于1987年构建成第一张人的遗传图谱。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。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、基因定位以及生物进化和分类的研究。RFLP是根据不同品种(个体)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碱基发生突变,或酶切位点之间发生了碱基的插入、缺失,导致酶切片段大小发生了变化,通过电泳将其区分。现在我们用荧光标记其PCR引物,通过测序毛细管电泳来精确区分酶切片段大小,精度可以达到1bp的差异。通过对同一个位点的PCR产物不同SIZE的引物设计,实现了多样本的多重酶切,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。 我们可以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殊属性来对一些SNP进行分型。有些SNP多态位点正好处于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处,其中一种多态对应的PCR扩增片断能够被相应的内切酶切动,而另一种却不能,因此通过对酶切后的PCR产物电泳后的片断长度分析可知检测样本在该位点处的基因型。如果检测SNP位点不存在合适的酶切位点,往往可以通过在PCR引物3’端改变个别碱基引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,通过这种引物修饰法可以实现绝大多数SNP位点的分型都能用RFLP分析来实现。整个技术的示意图(以KpnI酶切位点SNP为例)如下: 现在我们通过荧光标记PCR引物中的一条引物,另一条引物设计在序列的不同位置实现了,多位点扩增,多样本一起酶切,酶切PCR产物通过跑测序毛细管电泳将其精确区分,大大降低其检测成本。 应用领域: 本方法涉及到很多需要对突变或者SNP多态进行分型的遗传研究领域。
检测对象:
DNA 服务内容:
检测实例:
1. 4个位点,三个样本SNP分析图 2. 1个位点,三个样本SNP分析图 3. 1个位点,一个样本SNP分析图 |